精神官能症是一組疾病的統稱,它包括了幾種類型的精神疾病。
原先精神官能症被認為是神經症,意思是說病人的神經細胞功能發生了障礙,後來精神醫學家發現此病的發生雖然會表現出神經細胞功能方面的障礙,但是它的病因卻夾雜了先天體質腦細胞功能的脆弱與後天生活環境的心理因素。
後來,為了強調精神 (心理) 因素在此病發生上的重要性,就將它命名為精神官能症。

此病包括了下列幾種不同類型的疾病:

焦慮性精神官能症:以緊張不安的情緒為特徵。
歇斯得里性精神官能症:以代償性的身體與精神症狀,來取代心理衝突為其特點。
畏懼性精神官能症:以不尋常的害怕為主要症狀。
強迫性精神官能症:主要臨床特點是不可抗拒的荒謬思考與行為。
憂鬱性精神官能症:以心情的低落鬱悶為主。
衰弱性精神官能症:以全身衰弱、疲乏為特徵。
慮病性精神官能症:以執著認定有身體疾病為病狀。

此類病人有個共同點,就是病患都強烈的意識到自己有心理或身體的不舒服,而刻意尋求醫療,不像精神病患者的不願就醫。一般說來,此類病患都具有強烈的不安與緊張的感覺,嚴重到令自己很痛苦的地步,而且病況大都時好時壞。久之,因緊張、不安而引起自律神經功能過份亢奮、失調、並引起肌肉的長期緊張,因此病患最容易感受到的是長期的身體疲倦、無力、失眠、肌肉酸痛、頭暈、心跳快、腸胃不舒服等。

這些症狀就是引導我國人認定它是「神經衰弱」的主要原因。病人雖然再三的做各種醫學檢驗,卻無法查出身體那裹有病,往往痛苦終生而無法言論,在這種情況下,病人不是自憐自怨、無奈地過日子,就是到外追尋一般醫藥廣告裡的「神經衰弱」秘方。事實上,神經衰弱只是這組群疾病的病人,在病久了以後呈現出來的共同特點。如果不能把握「根本」,找出它的原始疾病類別並給予正確的治療,只有徒增困擾與痛苦。精神官能症在我國人民中,可算是相當普遍的疾病,有任何這些身體、心理症狀的人,軌應當求助於精神醫療才是良策。

精神官能症的症狀表現

精神官能症的基本症狀是焦慮,由焦慮再引發出來-各種精神方面及身體方面的症狀,所以精神官能症的症狀,可以分成【精神方面】及【身體方面】兩個部份來敘述。典型的焦慮症狀是一種無特定對象的害怕感覺,病人覺得不安,心理面好像在擔心會發生什麼事情似的,但仔細推敲起來又找不出到底在擔心害怕什麼事。由於心神不安,做事情可能就無法專心,覺得記憶力變差,有時候脾氣會變得不好、容易生氣。
睡眠不好也是常見的症狀,包括不易入睡及容易醒起來。

在身體症狀方面,焦慮會引發自律神經系統失調,因而造成下列症狀中的一部份或大部份:
在心臟血管系方面,可能有胸口緊、心跳加快或心悸的情形,使病人誤以為得了心臟病;呼吸系可能出現呼吸困難;消化系方面可能有消化不良、腹瀉或便秘等;泌尿生殖系方面可能會頻頻上廁所,或有月經失調的現象等;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有口乾、皮膚潮紅、冒汗、食慾改變等。另外在焦慮緊張時,肌肉會自然而然的繃緊而無法放鬆,結果造成肌肉疲勞而出現頭痛、腰酸背痛或全身無力的症狀。

當焦慮程度太厲害而無法忍受時,病人出於生物自衛的本能,會試著想辦法減輕這種心理上的痛苦,而在所採取的方法不恰當時,就會出現臨床上所看到的一些特殊症狀。例如重複洗手或查看房門有沒關好,或一再重複想一些連病人自己也覺得沒有意義的念頭,想藉此減輕焦慮,這就是所謂的強迫症狀。有些人則對某種情境表現得過度害怕,例如不敢單獨出門或接近人多的地方,或有特別迴避某種東西的一類所謂的畏懼症狀。另外有些人在面臨無法忍受的焦慮時,會出現象徵性的身體症狀以減輕痛苦,例如害怕夜間擔任站哨的士兵,在忽然間得了夜盲症,而無法再擔任站哨任務,這種現象就是所謂的轉化症狀,病人把精神上的焦慮在下意識中轉化成身體症狀。還有一種情況是以喪失記憶的方式,來處理某些會引起焦慮的經歷以求暫時舒解掉焦慮,這種藉喪失記憶來處理的方式,就是所謂的解離症狀。

心理危機的反應─焦慮的發生
心理危機指的是個人因面臨了某些內在或外在的刺激、壓力成挫折,而必須動用更多的能力成使用前所未用的方法去克服這些壓力成挫折,才能使個人維持原來的心理平衡狀態。造成心理危機的原因很多,主要是來自心理社會壓力,而這些壓力帶來的衝突大都與重要親人別離或與性衝動、攻擊心或依賴性慾望約滿足與否有關。常見約有身體重病、重大的失落(如重要親人死亡)、重大失敗(如破產、聯考失敗)

個人在面對危機或壓力時最常見的反應是 - 逃避和攻擊;在此種情況下個人會表現出焦慮反應,如在心理方面會有緊張、憂慮、煩躁、害怕或恐慌;在身體方面會表現出,與自主神經系統有關的身體現象,如:心悸、盜汗、手抖、腹痛、腹瀉、頻尿....等;另外在行為方面,則會有失眠、不安、注意力不集中等現象產生。

碰到焦慮時,個體會嘗試學習新的適應技巧以克服焦慮,另外也有可能退化到早期孩童時代的處理方式,如某一國中學生,因功課不好,在受到老師責罪後,可能表現出吮吸手指頭的現象;太太在與先生吵架後,馬上跑回家向母親哭訴等。或經由使用各種不同的防衛機轉,以維護自己心情的安寧,但防衛機轉的過度使用,反而會帶來各種不同程度的焦慮或情緒問題,如青少年因手淫而引起嚴重之罪惡感,而以反覆洗手來企圖洗去心中的罪惡感(利用抵消作用的防衛機轉),但反覆洗手,又會使個人產生情緒上的困擾,而再度產生焦慮。

其實,危機包含「危險」和「機會」,如果個人能學習到新的適應技巧,則可使個人性格更臻成熟;反之,無法學習到新的適應技巧時(如退化或過度使用防衛機轉)可能會因此而造成各種適應上的障礙或各種精神官能症的症狀。

正常與異常之間
在大家對精神官能症有了一個概念之後,或許有些人會發現,自己和周圍的人好像也曾出現過類似的症狀,那麼我們是不是也患了精神官能症呢?我們究竟應該如何來判斷一個人是正常的還是異常的?

如果一個人經常感到焦慮不安、極度的恐懼、憂鬱,重複的出現惱人的意念成強迫性的動作,以及過份擔心自己是否身患重病等,而其程度已經嚴重到會影響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時,這個人很可能就是患了所謂的精神官能症。比如說,當我們感到有些疲倦,腰酸背痛,或胃口不好時,通常會不以為意,然而有些人都顯得非常擔心和憂慮,他們到處去求醫,害怕自己會不會得了不治之症,就算醫師檢查後認為一切正常,他們仍然不太放心,為了這些小毛病而心情恐慌不安,甚而到惶惶不可終日的地步,這就是一個典型的精神官能症的例子


一般而言,當我們遇到重大壓力時,多少都會出現一些焦慮不安的情緒反應,像聯考前夕,很多考生會因為緊張而吃不下飯,睡不著覺,或唸不下書等,這些都可算是正常的反應;不過若是因為緊張而引起嚴重的頭痛、失眠、胃痛、注意力無法集中等症狀,使得準備考試的效率大打折扣時,這位考生可能便是焦慮的程度過高,而到達精神官能症的程度了。

又如一般人在遭遇失敗時,都會有一陣子變得情緒低落,他們或許會因為自尊心受到打擊而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感到未來一片灰暗,不過隨著時間的沖淡,感傷會逐漸減少,他會慢慢恢復原來的信心,重新再一次接受生活的挑戰。但是有些人在受到一點小小打擊後,便會自怨自艾,從此一蹶不振,久久無法恢復,若是到達這種程度,就屬於精神官能症了。

正常與異常之間有時候很難做明確的分野,這和症狀的程度,個人對症狀的感受,以及本身對挫折的應變能力都有相當的關係。如果我們對自己的情緒狀況感到怪異時,就應儘早請教精神科的醫師、護士、或社會工作員等專業人員,以對本身的問題作進一步了解,並謀求解決之道,如此方能減少許多不必要的身心痛苦。

--
http://www.mydetect.org.tw/law0400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ongp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